质评简报

当前位置:首页> 质评简报> 文章
  • 教学督导简报2015年第8期
  • 来源: 更新时间:2017-08-18 11:56:59 点击数:次 字体:【
  • 2015年新引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况与青年教师培训心得选编

     2015年新引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总结 ……………………教学督导室

    教书育人从自我提升起步…………………………………文学院 杨群

    承师德 强学识 为良师……………………………………杂志社 陈帅

    明责增知 自成风格 ……………………………通信与电子学院 柳成

    如何上好一门语言学的专业课…………………………文学院 余颂辉

     

    2015年新引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总结

    为促进我校新引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需要,教学督导室组织开展2015年新引进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现将本次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1、    培训基本情况

    201510月至12月,教学督导室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2015新引进教师开展教学能力培训。27名承担了本学期教学任务的新引进博士、硕士参加了本次集中培训。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结对以老带新两个阶段。

    集中培训期间,校级教学督导卢水保、李娟、王亚辉和校级教学名师杨禾花、陈玉蓉、宋敬江开展了专题讲座。校级教学督导主要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内容的把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革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了讨论交流;校级教学名师主要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分别从文科类、理科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出发,与新引进教师进行了经验分享。

    “以老带新”阶段,校级教学督导分别对27位新引进教师进行了结对指导,通过“示范—听课—评课指导”反复进行的形式,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对象分析、教态和教学用语等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心指导、讨论和交流,每一堂课均形成了具体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反馈至教师个人和所在学院教学负责人。对于专业背景存在差异的新教师,如旅游学院语言类课程教师,为了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专业教学法,校级教学督导积极联系外国语学院院长、教学优秀奖获得教师,推荐听课,进行专业教学指导。

    二、培训基本成效

    1.突出课堂教学能力培训重点,引导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本次培训班紧密围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主题,从青年教师教学意识、教学理念培养出发,到教学实践指导,突出对青年教师入职上岗的教学引领与指导。同时根据青年教师个人教学经历和特点,制定“个性化”定制指导计划,帮助青年教师们开阔工作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业务素质,力求促成青年教师们“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2.把握青年教师高素质特点,激励青年教师重视教学。本期参训的新引进教师博士比例高,整体具有“学历高、素质高、态度好“特点,如余颂辉博士、梁小军、胡华芳、杨群等博士具有丰富的高校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工作经历,已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谭望、刘颖等海归硕士视野开阔、教学思路清晰;刘兰勇、柳成博士具有良好的学问素养和专业素质;舒斯亮博士每节课都能信手拈来地将原理与实例自然准确的结合。校级教学督导在结对指导过程中,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专业理念、教学理解和设计,鼓励青年教师形成教学自主发展意识。

    3.注重指导与鼓励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本次培训重在引导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帮助青年教师把握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要求,提升教学基本技能,校级教学督导本着鼓励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宗旨,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现青年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特长,帮助青年教师找特点、找亮点,激励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经过两个月的指导培训,校级教学督导们认为“青年教师均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学态度端正、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述清楚、仪表得体,备课都较为认真,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教学任务”,新进教师不论学历高度、年龄大小,均能以一名学生的态度,认真聆听教学督导和教学名师们的授课,积极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如刘晨和童慧等青年教师以严谨的治学精神、认真的教学态度、良好的知识素养弥补经验的不足;岳文霞、龙传南等老师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及较好的教学素养,教学态度端正,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朱美华、熊青龙等青年教师准备充分、上课认真、处理教材有设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熟练。

    三、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建议

        从当前我校青年教师的状况来看,多数青年教师是刚走出学校或从其他行业就直接走上大学讲台成为主讲教师。他们大都学历较高,专业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 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通过督导发现,除部分已有高校教学经历的新教师外,多数青年教师不同程度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师专业化意识不够,知识结构尚不完备等有待改进之处。同时,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使得他们对职业的身心投入不足。针对青年教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教学督导组建议:

    1.修德立身,激发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人待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教师的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例如,举办师德教育座谈会或青年教师师德论坛、对青年教师的考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等,从而树立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及对高教事业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明责增素,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议进一步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努力提高梳理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青年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梳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对提升他们的课程教学水平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梳理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建立岗前培训机制外,还应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拓宽平台,改善青年教师的科研条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及教研扶持,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及教研基金的投入,不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及教研培训,进行科研及教研项目申报指导,在校级项目申报中向青年教师倾向,鼓励他们申报更高级别的项目,锻炼他们科研及教研的能力,为青年教师营造积极参加科研及教研的浓厚氛围。

    4.着眼长远,关注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建议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的环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有计划地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进修访学,鼓励其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提高学术视野;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使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5.完善机制,营造培优育才的良好氛围。建议进一步完善选贤育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创造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的舞台。通过形式多样的措施,如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开展“十佳青年教师”或“教学新秀竞赛”等各类奖项的评选活动,表彰在教学和科研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扬榜样的示范作用,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在教学科研上多出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下一步,校教学督导室将继续加强新引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跟踪和培养工作,继续以“以老带新”和“名师计划”为载体,助推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优秀名师,帮助全体青年教师胜任本职工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教书育人从自我提升起步

    文学院  杨群

    20159月,对于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全新开始。这不仅因为我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更换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更因为这份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理想,成为了一名指导年轻人成长提高的大学教师。

    这是值得感恩的时刻,但全新的工作领域和随之而来的责任无疑也给我们新进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困惑。正在此时,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室等各部门共同为我们打造了这次“2015年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悉心地将我们引领进教学艺术的殿堂,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了教学工作的神圣,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艺术的博大精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种种稚拙和缺失之处。

    回首这次培训班,我们可谓满载收获,如同经历了一次醍醐灌顶般的精神洗礼。校领导和督导室、教务处、人事处、督导组的各位领导和前辈老师、各位教学名师现身说法,妙语如珠,同时又振聋发聩,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拓宽着我们的思路。胡业华副校长以“教好书”与“育好人”两点高度概括了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导我们要用良心执教,用生命的热忱执教。教务处徐处长则从“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切入到师德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人事处余副处长则为我们展示了学校的教师培训政策,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学校对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督导组的卢水保教授、李娟教授、王亚辉教授和宋敬江、陈玉蓉、杨禾花等教学名师,则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了最为切实的示范。而在日常教学督导中,督导组的老教授们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况提出了极为细微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所有这些,都使得“2015年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成为我们这些新进教师的“及时雨”,让我们在最需要帮助和指导的时刻得到了最为明晰的引导。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对于这次培训班最为深刻的感触就是:不管我们过去有怎样的学习、工作经历,有着怎样的科研成绩,现在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真正对得起“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责任,就必须从头起步、必须自我提升做起。通过在培训班的集中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对这一自我提升的过程,我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将教书育人当作人生使命。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为自己规划的人生使命。但是,在实际的人生经历中,职业规划与人生使命往往判若两途。幸运的是,当我进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这所培养青年学子的教学殿堂,我得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由此也就超越了一般的职业意义,而同时与我的人生使命相一致。当我走进教室,我所面对的就是几十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如卢水保教授在培训班中所回顾的,当年他的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言都能对他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让他几十年后都难以忘怀。由此,我也深切意识到,既然有幸在这个阶段得以与这些青年学子相逢于课题,我就必须是一个传播正能量、对他们的人生起到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老师。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愧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和人生使命。这种使命感,督促我绝不可以等闲视之,绝不可以将教师这份职业仅仅作为满足生活需要的一个工作岗位而已。而且,能够从事这样一份将人生使命与工作岗位完美结合的职业,这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感是由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所产生的,本身就是我们从事这份工作的最大回报。

    其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作为新进教师,大多具有着较高的学历,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但是,通过培训班老师的指点,我们认识到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并不是等同的的。同理,教师自己掌握了一门知识与将其传授给学生,这里面同样有着很长一段路要走。以我目前教授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这门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广播电视的理论还是广播电视的工作实践,我都有着充分的储备。但是,当我站上讲台,当我要把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内的第一手知识传授给学生时,同样需要对其进行二度加工、转换。而且,正如几位老师都指出的那样,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需要能够利用好手中的课本,要能够将书本上和书本下的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只有老师自己彻底消化了,才有可能将知识和经验教授给自己的学生。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看待我所掌握的这些知识积累。事实证明:这些新的教学实践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有幸得到了督导组老师的肯定。

    其三,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将“潜移默化”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在真正站上大学的讲堂之前,我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备课工作。在当时,我认为这就是对于教学工作的全部准备。但是,通过培训班各位督导和教学名师的指点,我才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对于一个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准备好就能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因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就是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真正引导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站上讲台之后就好像站在镁光灯下的主持人。只不过,电视主持人面对的是观众,而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虽然学生的数量没有电视观众那么众多,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恰恰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事物的看法,都会折射在学生的心里,对他们产生或正或反的作用力。这再次提醒我们新进教师,在课堂上和课间、课后都必须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善言善行就好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之,教师的任何不够完善的举止都可能被放大,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负面作用。

    其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将课堂设计为一气呵成的展示平台。李娟教授在培训班上的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当我们走上讲堂,我们不光要斟酌每一句话,还要斟酌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包括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气,何时应该停顿,何时应该流畅,都应该有自己的事先计划。而这些素质,对于我们教师职业的入门者而言,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各位督导组的老教授和各位教学名师,都具有令人敬仰的表达能力。他们绝不仅仅以谈吐的内容取胜,更以谈吐的方式取胜。在培训班上,作为范例的尚丹露老师、查清兰老师的视频课程也令我们大开眼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学校所拥有的一群训练有素的优秀教师的风采。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更增添了前进的动力。特别是,我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从事物理教学的宋敬江老师讲授的《怎样上好一堂理科课》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彻底颠覆了我对理科教学的认识,也让我更加促使自己深入反思:讲究严谨甚至看似枯燥的理科教学尚能在宋老师的幽默教学中得到生动诠释,何况于我所从事的相对更多故事性的文科教学呢?

    其五,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培训班上,几位名师都一再提醒我们,刚刚站上讲台的最初几年,最为关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而这种风格的打造,则依托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教学手段等都逐渐成熟的时候,一个教师会逐渐显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传达的知识。同时,这种教学风格又有着个性化的特点,这种个性化同样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再者,教学风格还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固步自封的。从诸位教学名师和前辈教授们的示范中,我们已经领悟到了教学风格的魅力,这也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工作不仅责任重如泰山,其对个人素养的要求更是严苛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自我磨炼、修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书育人,让我们从自我提升开始,也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继续督促我的成长提高!

     

    承师德 强学识 为良师

    杂志社  陈帅

    2015年9月29日起,陆续参加了由学校教学督导室组织的一系列新进教工的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内容丰富,涉及教学理论和学校规章学习、专家讲座、名师授课、教学督导听课等诸多方面,一路走来,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转换角色

    2015年7月份毕业到9月份正式踏上讲台,我仅有两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在没有接受此次培训之前,也接触了不少前辈老师,听说了不少讲台和教室里的故事,上了几节研究生课程,但总是缺乏对教师角色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如何能为好师和教好课,没有深入的思考和体验。幸运的是,我做为新教师的一员参加了学校对我们新教师开展的此次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开班式上胡校长及教务处、人事处领导的介绍,我对学校的校情及发展定位与方向、学校的教师管理和教务规章等有了清晰的认识,为自己以后做名合格的教师,准确把握学校发展脉络,找到自己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们自身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但是能学习并不一定能教好书,专业知识丰富并不代表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如何尽快实现从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近阶段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和重要任务。要实现这种身份的转变,我们必须放低心态,摆脱长期养成的被动习惯,主动地了解现在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深入到看似简单的课本中去,再结合自己的优势,把正确和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二、付出爱心

    学校校训首要即是“明德”,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职业道德必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言行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还是身心发展都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某些时候,这种影响甚至会伴随学生的一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正如胡校长所言,无论何时何种情况,都必须对学生抱有一颗爱心。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真正把教好书育好人当作使命来做,才能体会到教师的伟大和责任的重要性。当今的学生与我们的成长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我们读小学的时候,电视机都是稀罕物;读中学时,才刚开始接触电脑;读大学的时候,网络还显得很高大上;读研究生时,笔记本才开始逐步走进校园。而当前的大学生,他们是伴随着网络时代一路走来的。由此,如何能走出我们自我的局限,了解快速发展的世界,感受这一代大学生的脉动,是摆在我们新教工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代沟多了,冲突的机会也多了,这就使得爱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作为教师,一定要坦诚面对代际冲突,对学生多点包容和理解,相信只要付出真心和爱心,就一定能处理好师生关系,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并增进师生感情。

    三、牢记责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而且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每个走上讲台的教师必须牢记的使命。学生的青春也是宝贵的,我们自身为了教学付出的心血和时间也是宝贵的,为此,我们对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热情和动力,必须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要履行这份责任不是上完四十分钟就OK,也不是放放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而是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学生是我们传递知识的对象,我们在讲台上和课下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责任不是空洞的,而是要时刻牢记心中,不断强化,努力去承担的。

    四、加强学习

    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时期,高校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不在局限于课堂,他们很轻易地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所要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名校的课件资源和名师授课视频。这种情况给新时期的高校教师,特别是普通高校的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我们自己时刻暴露在摄像头下,而且我们的授课内容和方式都可能被实时记录,并被拿来和网络上的资源作对比。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潮流和学生的选择,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积极应对,做好每一堂课的备课工作,并抽出时间多学习。身为教师,具有比学生更宽广的视野,如果深入下去,也必能比学生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或课下,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去了解他们所使用的网络工具,所关注的知识内容,所欣赏的名校名师,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备课。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建立与学生间的密切联系,加深师生感情,讲课堂延伸到课下,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做一定的铺垫。

    五、掌握方法

    教书育人看起来是一件普通的工作,如果只是一味地的把书本上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塞给学生,上课就如同说教一般简单。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在我们身心打下深重烙印的应试教育形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教育现代化的障碍。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老师。为了教好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必须下大力气摸索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听得进去,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本次培训期间,校教学督导室邀请到一些学校在岗的教学名师和校教学督导老师亲身授课,为我们新教师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备课授课思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景展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

    每一代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时期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互联网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和当年的我们相比,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更多,兴趣更加分散,思维更加活跃,主动性也更强。因此,传统刻板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粉笔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对某些学科如理工类学科的教学而言,板书仍然是极其有效的授课方式。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该既汲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又要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六、不断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坦然面对新入职的阵痛期。我们要利用此次培训机会,结合名师的讲座,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好的教学方法,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不仅要根据教学的情况,及时反思备课的情况和知识的储备情况,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合适有效。通过学习和反思,在未来的几十年,努力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七、见贤思齐

    培训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已经退休多年的教学督导老师们对三尺讲台的感情、对教育教学的热情、以及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殷切期盼。爱岗敬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可能需要我们一生去实践,并接受人民的检验。几位已经退休多年的督导老师和目前还在岗的教学名师,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懵懂青年教师树立的榜样,这种影响将伴随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涯。

    由于这次培训安排在开学不久,我和其他许多老师还处在人事工作的办理、新岗位的磨合阶段,时间和精力上都很紧张,本次培训的内容要完全消化可能还需段时日。总之,我们的从教之路才刚刚开始,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必须时时保持谦卑之心,尽快地适应教书育人的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各种事务,不忘为师需传道授业解惑的本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生的前途贡献一己之力。

    最后,在培训结束之际,感谢学校为我们这些初入职场,初登讲台的新教工提供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督导老师虽已退居二线,但仍心寄三尺讲台,为我们精心授课、认真听课、耐心指导,为我们开启从教之门;感谢我所教的硕士生、本科生,是他们的信任和活力,不断为我打气鼓劲,增强了我从教为师、不断超越自己的信心。良师难为,教好书育好人将成为我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未来的自己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像教学督导老师们那样的名师,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终生可以之为傲。

     

    明责增知 自成风格

    通信与电子学院  柳成

    感谢学校组织的本次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学习机会。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众教学名师谈了自己从教多年的心得体会,就教学方法论、高教改革趋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了模拟课堂的观摩,这些对于刚从教的老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总的来说,本次培训给了我一次观念上的洗礼,使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职业;教学名师传授了很多如何备课、上课的方法和技巧,将会使我获益终生。下面,我将从培训心得体会以及自我剖析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培训心得体会

    1.认识教师职业

    二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使我从学生角度对教师职业形成了一个不太全面和深刻的一贯认识,把教师简单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者,把教师职业理解为一个普通的谋生的行业。从学生到教师角度,经过本次培训,我对教师职业有了一个新的思考和定义。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表现在教师责任上,从大的方面说,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从小的方面说,一个教师的手里操着一代年轻人的命运,至少会影响到所教的几十个学生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进行正确的引导。举例来说,在近年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诸如食品、医药安全等关乎民族生存大计的问题,个人认为其根源在于我们缺失了应有的信仰和敬畏,一个没有了信仰和敬畏的民族,将为其所求而无所畏惧。这就是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问题,我觉得与传授专业知识相比,对学生在这方面进行引导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有了责任感,要将其融入教育学生的具体工作中的前提就是爱心。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认为爱心首先是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不是狭隘的表现在对听话、认真的学生爱,而是去关注、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进而,把这种爱上升到对自己的学校、自己职业的爱,把教师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教好了学生、做好了事业,才有可能将小爱升华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爱与责任。总结来说,我认为爱心和责任心是教师职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此前提和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教与学的艺术。

    2.怎样备课

    备课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因而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备课是一项连续、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对于青年老师来说,必须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经过培训后的反思,我觉得备课至少要做到了解学生和吃透教材。所谓了解学生是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思想状况等。了解这些信息后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进行预判,从而能使备课有的放矢;其次,就是要吃透教材,完成从教材到教案的再创造。我认为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钻研教材、编写讲稿教案和教学方法设计:

    第一步,钻研教材就是要略读、细读和精读教材和相关的教辅材料,把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准确、透彻;重要公式、推导过程要清楚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准教材的难点;掌握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广泛阅读同类性质不同作者编写的书籍,不同的作者对问题的切入、思考方式和见解有可能不同,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对备课大有裨益。

    第二步,编写讲稿教案。在钻研教材基础上,安排好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分配,讲授方式、作业布置等。再进行具体章节单元和课时备课。通过具体编写讲稿,促使我深入细致地构思每一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选用,重点、难点的确定等。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和自己逻辑思维路线,通过自己的认识来阐述、说明、推导、论证、演算,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应该强调和重视问题的引出、过程分析、逻辑的推理和展开。

    第三步,教学方法的设计。讲稿准备好后,我认为要根据讲稿内容确定具体的讲授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一条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且突出重点内容。另外,还要确定引出的问题、引导启发思考和互动方式以及拟布置课外作业等。

    3.如何做好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首先要注重知识点导入技巧。所谓导入就是在讲解某一知识点、公式或者定理时,通过背景介绍、实例分析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问的方式带出所讲授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进入思考、听课状态,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思路清晰,把握重点,讲清关键。从讲授方法上说,每堂课都要确定一个中心和主题,利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围绕主题展开,进行细节讲解;从讲授内容上说,要抓住重点。刚从事教学工作,总希望课堂上把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清楚,多讲一些内容,贪多求全。而实际上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有限,贪多求全只会让学生感觉似懂非懂,囫囵吞枣。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前提是要对授课内容娴熟,运用自如。整体把握教材,准确的提炼出重点、难点以及承上启下的知识点,重点讲授。

    3)富有激情,合适的语速,善于与学生互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情、富有激情和热情。心情、心态是可以传递的,积极的心态能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对青年教师而言,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承受工作的、家庭的和社会的各种压力,自然会影响到人的心情和情绪,但是不应该把生活的情绪带进课堂,要将课堂和生活分开;其次,课堂要注意控制语速,注意语调。抑扬顿挫的语调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短暂的停顿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提问之后的停顿。最后,在讲课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情,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可以及时的对课堂进度进行调整,即与学生互动。

    4)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备课和课堂教学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而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具体来说,就是要反思对教材内容处理是否妥当、是否到达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大部分学生以及学生掌握情况等。

    4.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借用陈寅恪先生之思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教师职业也无异于此。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非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形成的。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选择著名专家学者、名家高手模仿,也可以选择身边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模仿。模仿需要鉴别,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满足于拿来和移植,就易出现形式化倾向,反而使教学难以开展,使自己更加困惑,甚至迷失自我。因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异于别人的个性心理、兴趣特长、思维品质等,再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大胆尝试与实验,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当模仿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就应能结合自己的实验与探索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或改造所借鉴的部分教学风格与特色,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鲜明地表现出来。

    二、自我剖析

    从教育理念和观念上说,此次培训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会促使我去更深层次的思考教育问题;从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上说,在所授专业和领域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思维较深刻;从学习和工作经历上说,我有多所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学习经历,有多家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经验,对科研和技术研发有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且这些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使我具有了平和的心态,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我能真诚的对待学生,具有强的责任感。因此,个人觉得具备了教师职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几个月的教学工作中,我教学态度端正,按照教学大纲,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每次课前都能提前半个小时到指定教室,了解同学们知识掌握情况,并耐心的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认真授课,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上课进度、教学设计和讲述方法。课后,仔细的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并及时的了解完成情况。同时,也会对已经讲授的内容进行反思,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尽管如此,我也深知目前我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了解不够,具体表现在对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不够了解,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难点把握不够准确。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点,计划略讲或者带过的东西,学生理解困难,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或基础薄弱。

    2)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但是对教学进度把握不够。由于所授课程理论性较强,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牺牲了教学进度。因而在后半学期的教学中,就只能挑出重点知识讲授。

    3)目前课室的投影基本上覆盖了黑板,因此在用课件授课过程中黑板板书少。现在也正尝试黑板板书教学和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尽管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教学相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持续探索这门科学的奥秘,发现这门艺术的魅力,提升教学能力。

     

    如何上好一门语言学的专业课

    文学院  余颂辉

    本学年,我从澳门回到自己的故乡南昌,重新向大学中文和外语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语言学课程,这个自己学习和探索了近二十年的专业,深感欣慰。

    我大学毕业以后,直到现在,经历过很多的岗位,但是没有一个岗位比做回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更令人感到惬意。跑了大半个中国,我总感觉到,应该总结一下自己在教学上的点滴感受。与中小学基础教学相比,大学教学是专业教学,各门专业课都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广度,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应更高。一个大学教师,想要把一门课程讲好,除了教师本身的天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对这门课程须讲授专业知识把握的程度与精度,对与这些知识相关的领域了解的广度。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应当围绕课程主干知识进行必须的延展。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为之付出极大的精力。

    在专业素养方面,我以为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过硬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扎实的个人基本功非常重要。因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刚刚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刚刚脱离中学填鸭式的教学环境,还不适应自己去探寻知识,但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参与竞争,如果基础没有打牢,是很吃亏的,这种情况,我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感触颇深。经常看到电视里的一些明星化授课内容,传播效果很好,但却错误不少,为人诟病;也常见不少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解释学生提出的专业学术问题,或者未经核实、思考地随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做,可能会赢得学生暂时的好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后来又会心生不满。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我们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就违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所研究的问题不加细究,将一些不确定或经不起考验的学术观点传授给学生甚至作为考查内容,那就有违学术的本质,也是非常不合适的。要做到不传授错误的专业知识,就必须先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扎牢自己的学术基础,学术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古人以一事不知为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者又怎能够虚妄。所以,高校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回到前面讲到的精度和广度的话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认真阅读专业领域与相关领域的文献、书籍,认真思考、研究后才能逐步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精读与广度,才能逐步深化自己对所授专业课的认识与理解。这个时候,科研工作的心路历程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来说是必要的,有着重要的积极价值。

    在授课技巧方面,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将课本上的新知识和学生既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将传道宣讲的语言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相结合。今天,处在时代的冲突中,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一些突出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面临一场改革,素质教育呼声很高,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到教育的改革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在教学方面,从以前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到现在的多媒体放映学生用科技产品记录,课堂教具的科技含量和讲授内容的信息量都在提高。曾经见过不少同事,由于授课内容的变动,使得他们在制作现代多媒体课件方面要耗费特别多的精力,但在讲课时,如果不回看ppt就很难进行下去,这说明,制作新课的课件耗费的精力牵扯了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时间,造成的结果是,遇到新课,教师很少板书课件中没有的内容,授课内容单一。也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学生也不愿意记笔记,而是等着课后找老师复制课件,这样下去相信会损害教学效果。因此,有时我宁愿ppt相对简单,也要保证在课堂上有一部分课件中没有的内容进行板书,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省下时间来更好地备课,同时也是在迫使自己加大对所授内容掌握的强度深度和广度。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教师用ppt授课但又不同意复制课件时,学生多数采取拍照的方式记录,但当其改用板书的形式时,学生会随老师的行为而抄录相应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传授新的知识给学生,但必须明白新科技新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思维活跃度以及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今非昔比,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大量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未教授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还在继续索取高等教育课堂中未纳入教学序列的信息。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了解广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特别是熟悉其基础教育的教材和补充教材;另一方面要多多去了解现在的学生课余在读什么书,上什么网,看什么电视,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在课堂上尽量从他们已知的知识和信息入手,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喜欢的方式,把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并引导他们去探索和掌握未知领域,让他们自己思考,深化并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相对旧有的教学形式是较为有效的,学生在修完课程很长时间后,依然会记得相关内容,或者虽然暂时忘记具体内容却能够在短时间内马上重温。

    学科知识是一个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课堂不应再是单点线性的知识传授,教师授课时应力求帮助学生建构完整全面的网状知识体系。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言学是纯粹的实证科学,形而上的理论往往可以在身边找到例证,这些例证有的证实有的证伪,因为语言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现象,没有办法糊弄。所以,即使是理论语言学课程,其理论讲授都离不开例证的阐述,否则只会成为空中楼阁,精彩只能昙花一现。只有例证和理论的协同共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的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这里面的例证,不仅是语言现象本身,还有其他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及例证,而且这些例证和知识都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先修课程和先修知识有所掌握,才能讲得更加透彻。以我现在所讲授的《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在讲授到“语音的物理属性”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简单地按照教材的说法告诉学生“语音的物理属性体现在音高,音强,音长与音色四个部分,这就是语音的物理四要素”,这种讲授法是没有问题的,完全符合大纲要求,自然也是最常见的讲法。但是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首先,利用机械波的知识,讲授音高等物理现象在波形图中的表现,从而像学生阐释音高与频率的关系,这时候我准备了一段放在吉他音箱(共鸣器)内的机器拍摄的视频,有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吉他的弦的振动形式不同。然后,引入各种乐器知识,向学生说明各种乐器发音体的长度(以琵琶或小提琴的弦距为例),松紧(以古筝的左手按弦,改变琴弦的张力为例),粗细(以学生熟知的吉他六根弦的粗细不同为例)与声音频率、音高的关系,有的学生有学乐器的经历,此时甚至能够帮助老师进行讲解。第三,由乐器发音体过渡到人的发音体——声带,说明声带的粗细,厚薄,松紧,长度与语音高低的关系,我准备了一段用光纤从喉头上方拍摄的声带振动视频。最后,向学生阐释语音高低在语言辨义中的积极价值,说明汉语的声调正是通过音高的旋律变化来区别词的意义,这也是汉藏语系的特点,此类例子古代和现代的笑话很多,网上随便可以搜得到,此时发动学生来参与分享他知道声调别义的故事,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样的讲授,要求教师在具备语言学,乐器学,声学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语音的物理属性进行精细把握,教师看似耗费很多时间却只讲授了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而实际上,在讲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涉及到了教材中其他章节的不少内容,还有一些课外知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融会贯通,相信这样的一堂课听完之后,过了很多年,也会记得这样的基础理论,随着这样的授课形式慢慢增多,学生就能够积累知识,逐渐构架起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学习效果当然会好些。当然,若教师不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想完成这样的授课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正是基于此,我以为,高校教师个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到教育科研中,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追求,而不是一位教书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应该树立一种良好榜样,多读书学习。不仅是专业的书籍,同时也要读其他相关的书籍,提高个人修养,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们要给世人做好榜样,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提高个人的素养,做一位称职的教师。